关于印发《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 来源:党委办公室
  • 浏览次数:167

华农党发〔2015〕60

 

 

关于印发《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传播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二级党组织,各学院、部处,各单位: 

经研究,现将《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华南农业大学委员会    华  南      大  

                                  2015年11月25日

 

 

 

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传播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面向学校和社会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主要职能,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能力是评价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一项重要标准。为适应我校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需要,切实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能力,特提出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壮大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队伍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硕士点导师队伍建设。依托学校已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资源优势,加强与其他学科、队伍的交叉融合与发展,组成学科团队、形成研究氛围,带动学科研究整体上水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导师遴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不断扩大学科点的导师队伍。

(二)切实加快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人才引进力度,大力引进高水平的教授,提升学科研究水平;加强引进有潜力的副教授和博士,形成合理的人才队伍。

(三)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的培养力度。鼓励教师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学习和进修。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教师赴国内一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点进修和合作研究。鼓励教师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加强学术交流、拓展学术视野。定期邀请省内外专家进行学术指导。

二、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不断提升自身理论水平

(一)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意见》和学校的学科建设整体提升计划,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为主线,整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资源,凝练学科方向,争取在1-2个特色研究领域有所突破。

(二)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科研支撑。争取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等方向上获得更多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基金等立项。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课题立项的资助上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省部级课题给予一定配套资金;加大对高质量论文和著作的资助奖励力度。

(三)加强与“广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的联系,争取成立其分支机构“广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争取获得省委宣传部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项目与任务。每年完成省委宣传部要求的“三报一刊”文章发表任务和调研任务。鼓励教师在中央及省级党报、党刊发表理论研究文章。

(四)培育广东省教育厅思政处“名师工作室”平台建设,发挥师资优势,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能力,支持广东省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教师培训及队伍建设,增强影响力。

(五)按照研究方向组建学术团队,抓紧建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等相关的研究机构。

三、加强教学改革,切实提升教学质量和影响力

(一)进一步完善每学期书记、校长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一课的课程管理工作,发挥“思政第一课”在重视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示范作用。 

(二)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思政课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1.通过集体备课、钻研大纲和教材,整合和凝练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关注理论和现实热点、焦点问题,在充分认识和把握学生思想实际的基础上,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2.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开展形式多样(案例式、互动式)、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增强教学感染力,提高教学实效性。邀请名师给本科生做专题讲座,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加大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力度,学校拨出专项经费启动“名师进课堂”工程,提高思政课的影响力。

3.根据本科五门思政课各自的课程特点,创新教学方式。探索慕课在线课堂试点、社会调查活动、情景剧、信息化课堂等学生喜爱的方式,提高教学实效性。

(三)积极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为实践教学搭建平台。通过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效果,形成实践教学品牌课程。

(四)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完善领导、督导及同行间的听课、评课制度,按照学校评教结果,对学生满意度高、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师进行奖励,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五)逐步规范“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与管理工作,确保每个学院该课程师资相对稳定和授课内容、运行机制规范。

四、创新传播途径,实现全方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

(一)完善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担任班主任和兼职辅导员工作机制。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必须担任班主任或兼职辅导员,更好发挥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作用,增强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二)配合做好大学生“三下乡”工作。鼓励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参与或带队指导暑期学生“三下乡”工作,积极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服务意识;积极配合做好“青马工程”培训。

(三)充分运用新媒体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工作室,认真做好以下工作:(1)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工作室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2)利用新媒体技术提供马克思主义理论宣讲微视频,突破传统课堂教育的时空限制,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普及教育的网络化、便捷化和大众化;(3)在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校园网、校报上开设专栏,培育一批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媒体评论员。

(四)推进马克思主义教育进社区。把学生社区建设成为“学生生活的课堂,人格培养的园地,思想教育的熔炉,能力训练的基地”。把马克思主义教育延伸到社区,做到学生有问题可随时请教老师,老师也能主动融入学生,为学生答疑解惑,提高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感染力和针对性。

(五)组建高素质的马克思主义宣讲团队。发挥优势,整合队伍,培养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骨干,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讲队伍;配合有关部门培训学生宣传骨干;积极参与校内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宣讲活动。

 







扫描关注学校微信


华农企业号 您的办事大厅

SCAU Copyright © 2014-2017 华南农业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华南农业大学